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星台试炼 (第2/6页)
而每颗光球内部都自发散出柔和光芒,既像天T又像心脏,规律跳动。 「凡人沈安至。」太白金星收了拂尘的流苏,声音在空旷处化作一道清韵,几名着深蓝袍服的星官同时转身。为首者正是昨日星台相遇的白眉长须老者,他的眉端挂着薄霜般的白,眼神却明澈有光,朝沈安拱袖,「今日奉王母之令,试问凡人观星之说,望勿见外。」语毕他侧身让出位置,背後一列年轻星官整齐而立,袖口绣着不同sE线,像是以sE别职、以纹分科。沈安意识到自己确乎站在「课堂中央」,喉咙微紧,又想起太白金星清晨叮嘱:诚实,别逞强。他对老者躬身,「昨日受星官不弃,得见此台,心向往之。若说得不对,还请指正。」 云间微风鼓荡,铜环簌簌,如天穹喘息。白眉星官点头,「先从最浅者始:月之盈亏,凡人如何解?」一名年轻星官已在铜案上摆好三枚圆球,大小相生,表面温润,一看便知非凡物。沈安看着那三球,忍不住笑了一下,「在我们那里,老师也常用这样的示意。」他指着最大那枚,「这可作‘日’」,又指中者,「此作‘月’」,最後点向自己x口,「我暂借‘地’之位。」说着他请求借一盏云灯,白眉点头,云灯自案上悬起,光洁如水。沈安把「日」摆在云灯前,「月」在中,「地」最後,他退後半步,让光自「日」照向「月」,「我们看见月亮,不是月本身在发光,而是日光落在月上的一部分。当‘地’、‘月’、‘日’相对角度不同,亮的一面展露的份量就不同——这便是初二细眉、上弦半轮、望夜满盘、下弦再缺。」他说着一边轻转「月」球,云灯的光面在球上移动,众星官的瞳孔跟着那抹光移,像被一缕简单却不可抗拒的秩序牵住。 「此理我等亦知。」一名青年星官cHa言,语带好胜,「但凡人如何定其日次?如何推某月初七见上弦、十五见圆?」白眉抬手示意他稍安,目中却带几分赞许——敢问,亦是求学。沈安在心里迅速理线:不能上公式,不能讲到天文常数,只能说方法。他把案上的细砂收入掌心,指尖轻捻,「我们以‘日回’为一息、以‘月回’为一巡,记录它们重逢的频率。古人常用影长,以杆植地,看影子最短之日为‘日中’,累积其变化,得一年循环;又以连续夜观,记月面亮缘敲在星宿位置,纪录数十巡可得近似周期。」说到这里他怕太cH0U象,便补充,「更直白些,就是‘记录’与‘b较’。把时间写下来,把位置画下来,让数字自己说话。」 「数字自己说话。」白眉星官喃喃复述,像是嚼一枚带薄荷的词,清凉在舌尖化开。他忽又一挥袖,巨仪上方数枚小光球同时变速,光影交错,「既言记录与b较,凡人又如何解食既、日蚀?」这句一出,四周微风亦为之一凝。沈安望向仪器,那些环环之间忽近忽远,像是天道的暗语,他把方才作「月」的球拿在掌心,站到云灯前,让光落在脸侧,「食既,并非神吞,而是‘地’与‘月’的影彼此遮蔽。‘日蚀’是月行到‘日’与‘地’之间,挡住光;‘月蚀’则是‘地’影落在‘月’上。」他说着将小球的影投在案面,黑影如弯镜,一个年轻星官忍不住低呼,「与我台影轨相合……」话未落已被身侧长者以眼神按住,然而指节却明显收紧。 「敢问凡人,何以先知其日?」另一角传来平稳清冷的声音,说话的是一位nV星官,眉目如画、语调却似刀锋包裹丝绸,「若只以观测之记录,岂不常失准?」沈安略一思,「我们也会失准。於是用‘规律’去校准‘观测’:当知‘地’绕‘日’、‘月’绕‘地’,便能预估它们相逢的时刻;当然,真正计算b我说的复杂得多,但方法近似——用过去无数次的成功与失败,b近下一次的答案。」他看着那位nV星官,道出一句近乎告白的真理,「我们之所以提前知道,是因为我们承认不知道,然後用一次次错误把未知的轮廓磨清。」 白眉星官目中的光骤然一亮,像有一颗尘落进湖心,涟漪向外开绽。几名年轻星官彼此对望,眼里的激动来得快,又被纪律压下——但沈安捕捉到了,那是一种被说服的悸动。太白金星站在侧方,拂尘微垂,像在观一株竹,听它夜里cH0U节。 「凡人。」另一名年长星官出列,面沉如夜,「你说‘地绕日、月绕地’,此乃颠倒古传,狂言耳。」他一字一句,像把玉刀在案上推过,「天道以尊为上,‘日’居上、‘地’居下,自古如此。你凭何言‘绕’?」此问重,问在根上。沈安感到背心微汗,他不敢搬出人间的争论史,只能在眼前的仪与星上找凭依。他走向巨仪最外圈的刻环,指端掠过刻线,刻线在皮肤留下细微的冰凉,「我不敢颠覆天庭之说。只是——若以‘地’为静,则诸星皆在天幕旋;若以‘日’为准,则诸行星相对运动更为简洁。凡人在地上看,常见行星‘退行’,若换个角度,它不必反悔,而是我们绕得快时追并、绕得慢时被超。」他顿了顿,「我不能以一句话赢过千年之说,只敢以‘更能解释现象’为是。若此说不能预告来日之景,便应弃;若能,便请存疑而观。」 这番话说得极谨慎,仍带着凡人的倔强。长星官的眉角冷下去,却没有再言语。白眉忽然拍了拍掌,云雾深处走出两名童子,各捧一卷星图,铺於案上。图上以银线缝星,标注近年行星相位与近日食月食记录。「凡人,你可试推七日後初夜之月、再推三旬後之日影。」白眉语气平静,却像拉开琴弦,等那一声铃响。 沈安俯身,视线掠过那些古篆与标记,心里飞快组织:别讲公式,讲步骤。他举起第一卷图,「若以今日为初三,月面约见一指,七日後接近上弦,日落时月上天中。」他指图上宿次,「以你们标的‘角宿’为参,今夜在角宿东可见细眉,七日再回此处当半轮。」他又翻第二卷,取过一支玉笔,在旁补记,「至於三旬後日影……若以现在这个‘交点’所示,日月近乎交会,但仍差半指,当有偏食,见於辰初。」他说完才发现自己屏住了气,像刚在悬崖边走过一步。 云海寂然,只有巨仪深处传出极轻的「刻、刻」声。白眉低头看他笔下的记,指腹轻擦玉面,像在辨砂的粗细。片刻,他抬眼,眼神是老树cH0U新绿的亮,「记下。」两名童子疾笔如飞,一旁年轻星官脸sE微红,像突然被拔高了声线的琴。有人忍不住问,「凡人,你们……也这样把‘不确定’写在一旁?」沈安笑了,「我们甚至把‘可能错’单独列一列,免得得意忘形。」这句半玩笑半真心得到一片轻笑,轻笑里有释然。 也有人不肯轻易退步。一名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