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洞排队_中国古代选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国古代选妃 (第1/1页)

    【选妃流程】

    海选的过程,基本上就是以非常直觉的标准来看,凡是长相丑陋,体态不佳,被认为不适合进宫的女性,肯定是第一批淘汰的人。

    据史书记载,先秦时期已有采选女性进宫的活动,但未能确定是采选宫女还是采选后妃。西汉时已有采选良家女进宫为采女,但采女为后宫女官,虽然女官受到宠幸有机会升为后妃,但这种采选并非专为选纳后妃而设。当时后妃主要是选纳大臣或外戚之女,亦有皇族进献者。

    另外,身份也是考察的重点,如果出身太过低微或是贫穷的女性,也多半会被刷掉。年龄的部分,每个朝代不同,以最近的清朝来说,则是规定13到16岁。

    明朝后宫选纳后妃又称选美,除明世宗时曾派文官采选外,皆由宦官采选。除选皇帝之后妃外,亦有选太子妃。明代首次采选后妃在洪武二十七年,当时在全国多个省份采选民女进宫。后期后妃选纳则仅在京师及北直隶。

    第二关,多半由太监与宫女等长期在宫中服务的人,亲自来挑选,看看这些通过海选的人,到底适不适合进来当妃子。提取的标准包含女子的三围、女子的声音、女子的礼仪等标准,毕竟皇宫的规矩非常多,通过上述标准的,多半比较好教导。

    在民间获选的数百名或数十名女子会送至紫禁城中复选、决选。她们的年龄多在十四至十六岁之间除要求德性贤淑、举止合宜之外,还要求外表出众,例如身材较高、五官端正、牙齿整齐、头发明润、身无瘢痕等,甚至连声音、皮肤、rufang、私密位置、体味等也是品评项目。

    对于皇帝来说,怎么可能允许妃子后宫已经有过性方面的经验呢?因此通过上述两关的人,势必会再经过一个“验贞cao”的流程。

    女子们会被带到一个空旷的居室里,每个人必须把衣服全部脱光,让这些老宫女仔仔细细的检查她们的身体。除了处子之身之外,如果发现身上有明显了疤痕或是隐疾,也可能被淘汰。

    经过了前三关的女子,会有一段时间学习宫廷的规矩和礼仪,在学习完正确的礼仪以后,他们就可以进宫等待伺候皇帝了,一般进入皇宫前三天是不用侍寝的,到了第三天以后,他们就必须开始准备给皇帝侍寝了。

    不过对于年仅13、14岁的女孩来说,由于完全没有相关经验,无疑是一件非常害羞且让人害怕的事。

    【选谁侍寝】

    清朝的「敬事房」就是专门管理皇帝交媾之事的地方,康熙为了避免后代帝王出现专宠一人的情况,甚至立下「翻牌子」的规矩,每任皇帝都要透过翻牌子来决定当晚由哪个妃嫔侍寝。不过除了翻牌子之外,面对无数妃嫔,古代皇帝每天光是想着要临幸谁,就是一大难题,于是发明了各种奇葩的选妃法,让人看了哭笑不得。

    1、挂灯求幸法

    明朝妃子的寝宫外头都会挂上两盏灯笼,有一说是替皇帝照明道路,但其实是为了皇帝的临幸。只要太监将某寝宫外面的灯笼摘了,就代表皇帝已经选定了寝宿的地方,其馀巡街的太监就会传令各宫卸灯早些休息。

    2、风流中箭法

    这一招是唐敬宗李湛发明的,虽然说是风流箭,但其实只不过是用竹子皮做成的弓,箭则是用纸制成的。李湛会让妃子们聚在一起,只要他手上的风流箭射到谁,谁就能在当天晚上侍寝。

    3、随蝶选妃法

    唐玄宗之所以风流,从这招「随蝶选妃法」就可以看出来,据说每到春天,百花盛开的时候,唐玄宗就会在后宫举办宴会,并让每位妃子在头上插着鲜花,只要他手上的蝴蝶飞落在哪位妃子身上,那麽当晚侍寝的就是这位妃子。

    4、羊车望幸法

    这是司马炎为了选妃所发明的,因为后宫佳丽太多,司马炎乾脆坐在羊车上,看羊车停留在哪座寝宫,他就宠幸那位妃子。其中有位妃子特别聪明,便在自己的宫门前插上青竹枝,地上撒点盐水,吸引羊车停留,不过这个小伎俩很快就被识破,不久后宫到处可见青竹枝。

    5、投钱赌寝法

    这个方法同样也是唐玄宗发明的,只是相较来说比较俗气。当时他兴致一来就召集妃子掷金钱投骰子,参与者中最优胜者,当晚就可侍寝,让宦官们打趣笑说「骰子」也能成媒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