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章:中央报告日 (第1/1页)
行政院最大的简报室内,灯火通明,记者区座无虚席,摄影机的镜头对准了铺着深绿sE绒布的主席台。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期待与审视并存的紧张感。今天是行政院正式对外发布《琥珀台风暨马太鞍溪堰塞湖灾害事後调查报告》的日子。这份报告,将为整场灾难的功过是非,定下官方基调。 主持记者会的政务委员,正是先前在内部会议中为省府团队说过话的张政委。他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正题,语气客观而严谨: 「本报告经由跨部会专家小组调查、访谈与数据分析後完成。旨在还原事实,总结经验,作为未来防灾工作之重要参考。」 他背後的巨型萤幕上,开始展示报告的核心结论。当关键的一页投映出来时,现场响起一阵轻微的SaO动。文字清晰明确: 「关键结论:本次灾害得以有效控制人员伤亡,关键因素在於预警时间的争取与大规模预防X撤离的执行。省府团队基於其监测数据所做出的早期预警,以及後续在通讯中断前坚决主导的撤离行动,为灾害应变争取到最宝贵的h金时间,是达成零伤亡目标的最主要贡献者。」 报告中不仅明确肯定了省府团队的功绩,更详细分析了早期预警为何被延误的系统X原因,包括标准测站位置的局限X、跨单位资讯共享的障碍等。它没有回避T制失灵的问题,而是将省府的行动,定位为对这些失灵的「必要且有效的补位」。 这等於是官方为省府团队之前的「越权」行动,进行了彻底的平反与背书。先前在内部会议中坚持要追究法律责任的官员,此刻也坐在台上,面sE凝重,却未发一语。政治现实与舆论压力,让报告的结论必须指向事实与功绩。 更引人注目的环节,是邀请地方代表发言。花莲县政府的代表,不是别人,正是副县长洪承志。他走上发言台,步伐稳重,脸上带着经历风霜後的平静。他没有看稿,目光坦然地扫过台下的媒T。 「各位先进,媒T朋友。」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却很清晰。「站在这里,我的心情非常复杂。作为花莲县灾害应变中心的指挥官之一,在灾难发生初期,我对省府团队的预警,确实存在疑虑,也过度依赖了标准作业程序。」 他坦承了最初的判断失误,语气中没有推诿,只有深刻的反思。「然而,事实证明,我们错了。省府团队的专业判断与道德勇气,拯救了花莲无数的家庭。当我们的地方系统因灾害而几近瘫痪时,是他们扛起了责任,补上了缺口。」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转为诚挚,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 「因此,我必须在这里,代表花莲县政府,也代表所有被平安撤离的乡亲,说一句迟来的感谢。这次,不是我们救了花莲,是省府团队,救了我们花莲。」 这句充满魄力的坦言,透过直播讯号,传遍了全国。它不仅是对省府团队的感激,更是一种地方政府的自我检讨与成长。洪承志的转变,象徵着地方对省府价值的重新认识与接纳,完成了信任建立的最後一哩路。 记者会後,报告的内容与洪承志的发言,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深度讨论。专家学者、媒T评论开始将焦点从单一事件,提升到更高层次的制度X思考。网路与报章杂志上,开始出现大量的分析文章: 「从省府团队的成功经验,看我国中层治理的空缺与必要X!」 「如何将弹X与效率,融入僵化的防灾T系?」 「英雄之外,我们需要的是能常态运作的省府团队2.0!」 社会的关注点,从赞颂一群「英雄」,转向了如何将这种成功的应变模式「制度化」。省府团队的存在,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现行中央与地方两级制在面对特殊灾害时可能出现的衔接落差。一场关於治理结构改革的思辨,因这次灾难的成功应对,而被点燃了火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