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於十七世纪的现代孤岛_第八篇:龙廷的风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篇:龙廷的风暴 (第1/1页)

    1626年春,来自福建的快马将一份惊人奏报送到北京:

    「琉球王国已受台湾国庇护,遣使奉表,言其愿以港口供用。台湾人以奇器示威,王臣皆慑。」

    这一消息如惊雷震碎了紫禁城的宁静。

    魏忠贤的恼怒

    当时的天启帝病情沉重,朝政仍由魏忠贤主导。魏公公听完报告,脸sE铁青:

    「琉球本是大明藩属,今竟背我而向一小岛!此乃奇耻大辱!」

    他立刻召开紧急廷议,命礼部、兵部、东厂同时参与。

    朝堂的争论

    廷议上,出现了三GU声音:

    强y征伐派

    「此岛欺我太甚!应调闽浙舟师,连同倭寇降附之众,渡海征讨!」

    部分将领认为,若不立刻出兵,必致藩属离心。

    怀柔招抚派

    「此岛器械怪异,非人力可敌。应遣大臣,以恩德示之,或可令其名义上臣服,仍归宗藩。」

    部分文臣担心冒然征伐,反令大明颜面全失。

    观望实利派

    「与其谈尊卑,不如谈利益。若能通商,取其珍货,补我国库,岂不胜过兵戈?」

    江南商贾出身的官员多支持此策。

    争论整整持续三日,声音不绝於殿。

    最终的决定

    魏忠贤虽怒,却极为谨慎。他深知大明海军虽号称数万,但早已不堪,若真与台湾y拼,胜负难料。

    於是,他下达折衷命令:

    遣大使赴台,名义上册封,实则试探。

    同时调兵福建,号称「海防演武」,实为震慑。

    严令琉球:仍须向大明进贡,不得断绝。

    士人的私下议论

    在京城的东林党人私下叹息:

    「大明已非昔日雄风。若此岛真有奇器,恐怕天命已移。」

    有激进的清议之士甚至说:

    「与其视之为妖,不若师之为法。若能学其器械,大明或有再兴之望。」

    这样的言论在朝堂上不敢明说,但在民间却开始流传,甚至有人将「台湾」b作「天降的仙国」。

    结语

    明朝的反应,是愤怒中带着恐惧,威严背後藏着无力。

    册封使团已经在福州集结,准备再度渡海;同时,海防军也暗暗增兵。

    而在台北的总统府,情报单位已经掌握到这些动态。

    总统冷冷地说:

    「看来,这一次,不只是外交,而是实力的较量了。」

    历史的棋盘上,大明与台湾的第一次正面冲突,正在b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