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於十七世纪的现代孤岛_第三篇:海峡的初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篇:海峡的初会 (第1/1页)

    台湾转移後一个月,岛内局势逐渐稳定。政府严格管制能源与粮食,社会虽仍动荡,但大部分人已意识到——与其惊慌,不如寻找生存之道。

    然而,就在此时,东方海面上出现了一支奇特的船队。

    来自大明的使节

    这是一支由福建巡抚组织的「使节团」,共有五艘福船,载着百余名文官、军士与译员。他们肩负的任务是「册封招抚」,但更多的是探查与试探。

    船只一靠近基隆外海,就被台湾海巡雷达侦测到。几架幻象战机低空掠过,伴随着轰鸣声,震得木船几乎翻覆。使节团上下人人面sE苍白,跪伏甲板,心中惊惧:

    「天兵降世,非人间物也!」

    第一次外交的谨慎

    台湾政府并未立即拒绝,反而派出海军快艇引导,将这支船队带至基隆港外的隔离区域,进行消毒与检疫。

    几日後,在总统授意下,外交部安排一场象徵X的会面。地点选在一处军港会议厅,外头全副武装的严阵以待。

    双方对话

    明朝正使,一位满头白发的礼部官员,战战兢兢地上前行大礼:

    「小臣奉天子之命,谨致书信。海外奇岛,天降神人,愿归宗主,奉正朔,以和万邦。」

    台湾外交官则用现代中文回应,并透过事先准备的古文翻译,回答:

    「台湾自为一国,与大明无隶属关系。我等愿和睦往来,互通有无,但不受册封。」

    此言一出,使团一阵错愕。对他们而言,海外诸国无不以「藩属」自居,如今这个「异岛」竟拒绝臣服,却仍能谈笑自若,令他们无b困惑。

    文化与认知的落差

    明朝官员的震撼:

    会场里的电灯、冷气、投影幕,对使节们而言就是神蹟。他们甚至以为那是「龙珠吐光」、「仙风自凉」。

    台湾方面的矛盾:

    政府内部争论激烈——是否要向明朝示弱,以换取安全?还是要直接表明立场,建立平等外交?

    最终决策层选择了中庸之道:展示部分科技药品、农具、纺织品,但隐藏军事核心力量,仅让使团「猜测」。

    使节的回报

    几周後,使团带着大量观察纪录与小批商品返回福建。他们描述:

    「其城皆石钢所筑,高大若天g0ng。」

    「其人皆丰衣足食,不见饥sE。」

    「有奇车无马自行,有巨鸟腾空吐雷。」

    「其国不愿臣服,称自立一邦。」

    这份奏报呈至北京,朝廷再度震动。有人认为必须立即征讨,否则此岛必成心腹大患;也有人认为应以贸易交往,先图其利。

    结语

    在台北的总统府,决策小组也已经预见——明朝不会善罢甘休。

    这场外交会面,虽然避免了直接冲突,但也揭开了台湾与这个古老帝国之间漫长而复杂的角力。

    远方,荷兰人的船只正缓缓驶近东亚海域,而日本长崎的诸商人,也开始打听这座「会飞天鸟的岛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