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於十七世纪的现代孤岛_第二十五篇:海外基地的争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五篇:海外基地的争论 (第1/1页)

    一、凯旋与隐忧

    林懋德特使返抵台北,举国欢腾。

    但欢庆之後,国防会议却立即召开。

    因为在大西洋遭遇葡萄牙与荷兰的夹击,虽然胜利,却也暴露了一个残酷现实:

    台湾距离欧洲太过遥远。

    没有补给港,航线极端脆弱。

    二、军方的主张

    参谋总长率先发言:

    「我们若yu持续掌控远洋局势,必须在非洲或欧洲建立据点。

    若无基地,航程漫长,补给不稳,一旦遭遇联合舰队,恐难全身而退。」

    空军将领补充:

    「若能於大西洋设置前进监测站,配合卫星定位,则可监控欧洲动向。」

    军方建议:

    在佛得角群岛或马德拉群岛建立补给站;

    在北非港口秘密设立情报据点;

    最终甚至考虑於英格兰或法国谈判取得正式租借港口。

    三、外交部的顾虑

    外交部长立刻反驳:

    「此举必然引起欧洲列强的强烈警惕!

    西班牙、葡萄牙视大西洋为後院,若我们cHa手,将b他们联合对抗。」

    他强调:

    台湾的根本仍在东亚与太平洋;

    在欧洲冒然建立军事据点,将使外交破局;

    应以「流动舰队」与「贸易据点」代替永久驻军。

    四、经济与能源派

    经建会主席语重心长:

    「我们的能源虽由阿拉斯加供应,但远洋舰队消耗巨大。

    若要长期维持欧洲存在,势必拖累本土经济。」

    科技部长则提醒:

    「卫星网路方才重建,若不把资源集中於科技发展,而分散於海外冒险,恐本末倒置。」

    五、总统的裁决

    会议争执数小时,最终总统裁示:

    「海外基地,不可C之过急。

    我们将以商站为名,情报为实,逐步在大西洋建立节点。

    不树大旗,不引大战,但要让任何威胁我们航线的人,付出代价。」

    他拍板:

    在非洲东岸与红海,建立「医疗与贸易站」,作为合法掩护。

    派遣情报小组进驻葡萄牙与荷兰港口,监控动向。

    先不公开军事驻点,一切以「民间贸易」为表,军事力量隐而不宣。

    六、结语

    这场争论没有终结,而是拉开了一个新的序幕。

    军方仍梦想「台湾在欧洲拥有一片领地」,

    外交派则坚持「不宜过度冒进」。

    而台湾真正的选择,将随着下一次大国冲突而揭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