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鸢嘉诩】烟火_13-2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3-22 (第7/8页)

  第二天早上,侍女进屋侍奉,发现那长子新纳的妾室吊死在房梁上,身体已经凉了。

    当前

    贾诩听完久久没有说话,两人都沉默着,过了一会儿,贾诩轻咽了一下问道,“这故事里,哪些是真的?”

    郭嘉想了想,回答道,“……不重要了。”

    21.审判

    这两天,学宫里传起一个话本,有学生给这话本抄写了好几个副本,以便大家,学生们沉浸在这悲剧里,整个学宫的气氛顿时有些压抑,学监们还以为这些学生总算开窍,不打算搞事了。

    2

    三日后,长安城的府衙收到一份匿名提交的证据,上面只有一张未署名的纸条表明来意,“平怨”

    长安城的官员被这摞证据搞得措手不及,主事官员急忙传召了当地县令过来问话,县令十分惶恐,避重就轻地回答长官的问话,长安城的官员还不清楚此事到底多少人知晓,商议了一天,决定先暂缓审理。

    但是第二天,这案件便传遍了整个长安城,长安城的府衙门前,突然聚集了不少百姓,他们聚在一起议论着什么,偶尔对着府衙的大门指指点点,后来的官员们只得从府衙后门进去,门口的侍卫也开始驱赶民众。

    当天,一封来自外城的加急信送到了府衙,虽然不知道写了什么,但是府衙终于被迫开始审理第一个,女子投井自尽的案件。

    因为涉及辟雍学宫的学生,那男学生需得出席,其他学生也按耐不住要去围观,他们用各种理由去向学监请假,学监必然全部驳回。

    但是辟雍的学生告假,还可以向有学生管理职权的高年级学生申请,不知为何,那天准假速度非常之快。

    这第一个女子投井自尽的案件,因证据确凿,为了安抚民众情绪,判决倒是下的很快,把一个不知道哪抓来的人贩子关了进去。

    但是这第二件冤案倒不是很好审理,长安城的官员又暂缓了审理,对外声称,证据不足,还在取证。

    这天夜里,那县令带着自己的一个衙役,连夜赶去长安城的府衙,提交了一段自述口供,他称辟雍学宫曾来人,从自己的县衙里带走了一个因参与闹事而被抓的学生,并提供了当日的记录。

    长安城的官员向县令确认了库房已经烧毁大半的事实,县令再三保证,原来的库房已经全毁了,库房正在重建,长安城的官员互相看了一眼,决定把证据里的账本还给县令,让他妥善处理好账本,县令接过账本一阵狂喜,心知,自己在此事上可以脱身了。

    2

    临走前,他赔着笑脸地问候当初给他安排县令职务的官员,谄媚地表示此类事件不会再发生,那官员不耐烦地挥手让他走,只嘱咐了一句,别去沾惹辟雍学宫的事情,若真惹上那里面的学生,他们背后的家族可不会轻易放过他,别动什么歪脑子,县令连连点头称是。

    第一个案件的结果并没能让学生们满意,他们联名上书要求重新判决,官员们收到联名信却并未处理。

    直到他们收到来自另一座城的郡守寄过来的亲笔信,信中寥寥数语很是亲切,他问候了长安的郡守,对此案只提了一句,他委婉表达了自己的为难处境。

    第二天该案再次审理,这次并不对外公开堂审,他们拘来乡绅父子单独讯问。

    最后商议决定,由乡绅的长子担下强抢民女的罪责,拘役两年。

    那长子似乎很震惊,父亲一向溺爱他,不会坐视不理,他当场发疯抓着父亲的衣袖不放,乡绅无奈且不耐地甩开长子的手,向官员们赔笑,转身敷衍地安抚长子,他表示,只是坐两年牢,不要太担心,会给他打点狱卒,让他在牢里住得舒服些的。

    随后,府衙将二审的判决贴在府衙门口的公告板上,书吏对此案的判决书下了一番心血,措辞极其恳切,表达了此案审理之困难,取证之艰辛,但终于不负众望,将犯人捉拿下狱,也表达了对那位自尽女子的惋惜遗憾之情,并向长安城的百姓保证,他们会加强长安城的管理。

    “到此为止了吗?”贾诩与郭嘉站在一处凭栏处,他看向郭嘉,平静地问道。

    郭嘉看着外面的学生,慢慢说道,“这已是他们努力过后,最好的结果。他们很快就会忘记这件事,回到原本的生活中去。”

    贾诩也看向学生们,淡淡地说道,“也好。”

    2

    郭嘉看着贾诩,说道,“我为他们提供了所需要的大部分条件,但是他们失败了,就像最开始你给他们的下的判断一样,这种预言应验的感觉如何?”

    “……不如何。”

    “可你确实对他们期待过,不是吗?想要看到另一种结局?”郭嘉的眼中带着一丝笑意,神色间不知为何有些疲倦。

    贾诩没承认,也没否认。

    “你觉得,他们会从这个故事里看到什么?”郭嘉继续问道。

    贾诩想了想,回答道:“一个敌人。”

    郭嘉摇头,说道,“这个敌人已经存在很久了,现在他们也只是窥见了它的一部分。”

    贾诩注视着郭嘉,郭嘉隐隐感到自己的身体有些因兴奋而颤抖,他听到贾诩问他,“那是什么?”

    “一个缺席的——真正的主角。”

    贾诩收回视线,不冷不热地问道,“为何不是你自己?”

    2

    郭嘉看着他,轻声说道,“作者不会出现在他的故事中,否则他无法引导他的主角。”

    贾诩再度注视郭嘉,郭嘉以为,这已经是一个回答“好/不好”的二选一题目,但是他听到贾诩问道,“故事之外是什么样的地方?”

    郭嘉微怔,随后他垂下眼,平复了呼吸,轻轻叹气道,“什么也没有。”

    贾诩再度移开视线,看向外面的学生,缓缓说道,“那就,到此为止吧。”说完,就要离开,郭嘉伸手拉住贾诩的袖子,贾诩冷淡地看向他,他看到郭嘉露出一个略有些苦涩的笑容说道,“这次,或许学长帮不了我……”

    22.余波

    不久,长安城的府衙官员悄悄宴请了辟雍学宫的主事学监,席间将县令提交的那份自述口供,交给了辟雍的学监,委婉表示,长安城的官府向来敬重辟雍学宫,辟雍学宫给长安的发展带了很多的益处,辟雍学宫独立于长安城的官府,官府自然尊重辟雍学宫的管理。

    只是,也请辟雍学宫管好自己的学生,可不要让自己的学生被外面不好的东西影响了,若是交友不慎,他们也会很自责。

    他们希望辟雍学宫能多为朝廷培养朝廷需要的人才,这样对大家都好。学监收好那份口供,没说什么,起身向官员们敬酒,以示歉意,表示回去后,必定会对学生们加强管理。

    果不其然,辟雍学宫内的日常管理变得更加严格了,尤其是外出管控,学监们也在暗地里排查此次事件的主导者。

    那乡绅家的次子又悄悄地回来了,只是很少出席课堂,被安排去做些杂务。不少学生被暗中叫过去问话,但其实大家都不是很清楚那些名单和册子源头从哪来。

    30页

    这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