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红白之战 (第1/1页)
天刚亮,建明bAng球场已经热闹起来。 新生组成的红队与学长组成的白队在场边互相观察,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不言而喻的紧张感——这不只是一场模拟赛,更是决定新生能否跻身主力阵容的生Si战。 连培羽担任红队先发投手,李凯成则是蹲在本垒後方。这是他们睽违已久的正式搭档。 然而,第一局一开始,气氛就出现微妙的波动。 「打者上场——第一bAng,二垒手,白队张元义。」 李凯成配出的第一球,直球,被白队第一bAngJiNg准地敲成中外野平飞安打。 第二球,滑球,被推进形成内野穿越安打。 第三球,变速球被缠斗到第六球後,再度落地安打。 无人出局,一、二垒有人。开局三连安。 「暂停——」李凯成走向投手丘,轻声说:「稳一点,我的节奏你跟得上。」 连培羽没有回应,他望着手中的球,脑中闪回了一段压在心底的记忆。 边角哲学 ──国一那年,第一次升上国中正式b赛,他也站在这样的投手丘上。 当时的他刚从国小毕业,是地方小有名气的投手,因为小学时靠变化球与控球能力压制过无数对手,自信满满地踏进国中。 结果第一场b赛,他的变速球被拉出去形成满贯Pa0,滑球完全没办法让打者挥bAng,连直球也被看穿得一乾二净。 一场b赛丢了七分,只投了两局。那天回家,他在浴室偷偷哭了一整晚。 他第一次真正明白——自己没有天赋,球速上不去,直球没有压制力,所谓「控球好」在打者眼里,只不过是好打罢了。 那之後,他把所有心思都花在一件事上——边角哲学。如果无法用速度压制,那就用JiNg准、极限位置的切割感去折磨每个打者。他学会观察打者的站位、挥bAng轨迹,学会如何让球卡在「打得到却打不好」的位置——好球带边缘。 他的球,虽然不快,但「总是让人打不实」。他不是要让打者三振,而是要让他们陷入选打的犹豫、挥bAng的懊悔。 他学会了冷静,也学会了用「投手」的脑袋去解决问题。 回过神,连培羽看着李凯成,点了点头。 「来吧,下一球开始,让他们试试什麽叫压力。」 连培羽深x1一口气,把刚刚那连三支安打的杂音暂时抛开。第三bAng打者走上来,身形壮硕,明显想打长打。 李凯成在本垒後方蹲下,朝他点点头,右手指头b了一个微小的动作——外角边边,低球。 连培羽点头,风从球场边轻轻吹过。他把球投了出去。 滑球切过外角,进好球带最後一刻才往外偏出。 「好球!」主审声音响亮。 对方打者狐疑地看了看主审,不敢相信这种球会被判进带。连培羽心里明白,这就是他用控球画出的「难打但在规则里」的球。 第二球,内角变速。打者早有准备,大力一挥—— 却只打在bAng头,滚地球飞向一垒侧。 一垒手扑下去,顺利封杀一垒跑者。 一出局,一二垒有跑者。气氛逐渐从学长队那头传来一丝不安。 轮到第四bAng,队里去年最会缠斗的打者。 李凯成再度给暗号:高球压制,配变速球拆节奏。 连培羽第一球,外角高直球,打者没出bAng,好球! 第二球,外角滑球,挥空! 第三球,变速球外角低—— 打者想拉,却又犹豫,结果只是扫成一个内野弹跳。 游击手挡住,快传二垒,再传一垒——双杀! 三出局! 全场鸦雀无声,随後爆出掌声与惊呼。开局三连安,连培羽靠着JiNg准的控球和捕手的引导,连续抓三个出局数,零失分下庄。 连培羽顶住首局的乱流後,逐渐掌握场上节奏。 他没有华丽的变化球库,只有直球、变速球和滑球三种武器。但这三种球,在他的手上彷佛能「切割空间」——不是快,而是准;不是重,而是刚好打不到「想打的位置」。 第二局开始,他用外角直球配变速球,频频引诱对方打成反方向的滚地球。每一颗都贴着好球带边缘,让打者挥bAng总是差一点,打得不是太弱就是打得太平。 第三局他变换策略,第一球就用滑球压低打者心理预期,再搭配外角高直球,让对手被拉出挥bAng节奏。 全场每一球看似简单,却让白队学长的打击线彻底熄火。 三局投完,教练举手示意:「投手下来换人!」 连培羽微微喘息,走下投手丘时,场边讨论声此起彼落:「他真的只丢三种球吗?」「感觉每一球都快掉出好球带了但还进去!」 李凯成蹲在休息区,帮他拎来水壶,咧嘴一笑:「只有三种球,也够让对面头痛了。」 连培羽笑了笑:「多不一定强,JiNg准才是真的难。」 这时,教练大步走来,表情难得轻松: 「连培羽,这三局你投得非常好,正是我们球队需要的投手。你证明了,你值得我们为你破例。」 「明天来主队练球,准备跟主力磨合。」 「是,教练。」连培羽简单答应,心里却b任何时刻都踏实。 数字与责任 红白战後的几天,建明高中bAng球队贴出了黑豹旗大赛的背号名单。 清晨的球场边,队员们聚在布告栏前,喧哗声此起彼落。 「叶昌衡一号,李凯成二号……」 「哇,七号竟然是王书诚,这家伙真的打进先发了!」 连培羽在人群後方,看着名单一路往下滑。 他的名字,停在了12号。 队友窃窃私语:「12号不是中继投手吗?」「他红白战那麽稳还没进轮值?」 教练站在人群後方,表情严肃: 「背号不是实力排名,是责任分配。能进这份名单的,都是球队即战力。你们还有整个秋季联赛、冬训,想拿一军主力的背号,就靠自己的表现。」 李凯成凑过来,拍拍连培羽肩膀,语气无所谓:「没差啦,12号也是一军。你上场的时候,大家自然会知道你有多难缠。」 连培羽看着那个数字,没有失望,反而嘴角浮现一丝笑意。 「反正只要有机会,剩下的,就用投球说话。」他知道,这个12号,将是他迈向1号王牌目标的起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