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七十章:设铁路署衙门  (第1/2页)
    “陛下,臣赞同大司马所言。”    户部尚书夏原吉接话道:“虽然京同铁路与玉同铁路的修建难度都不小,甚至有些路段需要凿穿山T,但此两条铁路贯通之後,於朝廷而言,却利在千秋。”    不等朱高煦发问,他继续往下说道:“如此朝廷每年可节约漠北至京师运输所耗至少上百万两银圆,漠北特产的马铃薯、牛羊马匹、N制品等市价便可降低至少五成,其销量必定会跟着翻一番,甚至数番。”    “漠北军民的岁入将随之大增,如此人心则会更加稳定,为将来设立府县,夯实了基础。”    “大司徒还少算了一笔账,漠北军民收入增加了,朝廷的税收也会跟着增加。”    朱高煦抚须笑道:“坊间传闻大司徒是这天底下最会算账的人,看来传闻有误啊!”    “陛下英明。”    夏原吉微微欠身,告罪道:“臣老眼昏花,经常忘这忘那,竟然没有想到这一点。”    他并非没有想到,而是不愿意说罢了。    其实,像夏原吉这样了解朱高煦秉X的重臣,心里头都非常明白,朱高煦既然要修铁路,就必然会修。    别看有些朝臣的反对声音很大,但根本就无济於事,除非朱棣开口,否则这世上没有人能让朱高煦改变主意。    对历经洪武、永乐乃至乾熙的三朝老臣来说,现在的乾熙帝就像一尊真神,没有他办不成的事。    远的不说,就说朱高煦登基以来想做的几件大事,无不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首先是推行卫所制与募兵制相结合的新兵制,重设大都督府,新置九个都督府,并改组兵部。    此事不仅办成了,朱高煦还在亲征大漠时证明了募兵制下大明军士的战斗力。    瓦剌、鞑靼的覆灭,相当於在天下人心中竖起了一尊朱高煦的神像,让他的威势、声望足以b肩收复西域、郡县安南的朱棣。    兵部下辖的民兵局、警安局等府县分局,也在各省防御巡守使司的节制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地方治安前所未有的稳定,甚至可以说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改组兵部,设立防御司的成功,等於为朱高煦的神像刷了一层金粉,让神像开始向金身转变。    其次是在贵州施行巡抚制试点,推进改土归流。    齐泰上任後,因势利导,以俗治俗,辅以宽容有度的朝廷律令,为迫切需要朝廷主持公正、摆脱土司主官压迫的土民、山民、蛮民带去了希望。    许多渴望与外界交流的贵州原住民,纷纷请愿朝廷派遣流官到贵州。    齐泰也在朱高煦的大力支持下,於贵州境内广建书院、学舍,开拓商道、驿站。    短短数年,大部分贵州原住民藉助商道驿站之利,贩卖土特产,使得年收入翻了好几番。    大势所趋之下,除了少数深山老林,凡是官道驿站目前能修到的地方,皆废土设流,收归朝廷直管。    这件事的成功,让朱高煦在天下人心中的神像变得更加耀眼,其威势、声望皆得到了再次提升。    最後是修建宁夏、辽yAn连接京师的有线电报。    有线电报的成功通电,使得京师与宁夏、辽yAn之间互通消息,变得既迅速,又准确。    乾熙四年春节,朱高煦通过有线电报,用三才电码给宁夏、辽yAn的官民们发去了新年祝福,并在收到官民回馈後再次回电,双方之间进行了数次互动。    此事成功之後,朱高煦在民间百姓心中,与真神已经没有区别。    因为百姓们朴素的认为,能指点墨巧司工匠们发明出这种千里传信神异之物的皇帝,必然是真神下凡。    否则,寻常百姓实在难以理解,这种看不见、m0不着、听不见的电报信号,竟然可以传递消息,数千里的距离,转瞬即至。    相b之下,朱高煦在乾熙六年裁撤努尔g都司,新增置辽西省、松花江省、黑龙江都司、努尔江都司,倒显得理所当然了。    假如铁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