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6-48 (第3/4页)
起酒来,这酒是袁氏送来的上品。 众人越发心慌,片刻后,守卫押上来数十名诱降来的叛军士兵进行虐杀,宴会上的人吓得勺子、筷子都掉了,而董卓却饮食自若,有人像是崩溃般开始发出不敬的声音,还有的慌不择路地要逃离宴会,均被当场处死。 席间的座位或是杯盘中溅到不少鲜血,贾诩只是冷眼看着。 待这么处理完后,董卓抬头于座上向下环视一圈,发现席间还剩下几个人恭敬地坐着。不过有几个明显精神溃散,董卓便让士兵拖下去,再剩下的人,便不多了。 董卓这才大笑起来,两手一张,表示欢迎前来为他效力的英才,并赐下他这新得的上品美酒。 剩下的人对着董卓再次行礼,董卓让他们一一自我介绍。 众人介绍期间,贾诩自顾自拿起董卓赐下的酒喝起来。 轮到贾诩时,贾诩声音清亮,吐字清晰地说道,“在下贾诩,武威郡姑臧县人士,拜见董太师,此番前来,是为太师效犬马之劳。” 董卓只是笑着摆了摆手,似乎对他们的个人才能、履历以及志向没有兴趣,转而提起自己的个人功绩。 他提及自己长于凉州,少时好结交羌人,后在护匈奴中郎将张奂部下任军司马,讨伐汉阳羌人,屡建战功,拜郎中。先后又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凉州之乱等战役,为朝廷与边关的安稳做出过不少贡献。 众人连连恭维,称董卓为再世豪杰。贾诩无意识地动了动嘴,死死地盯着董卓,他忽然想到一个词去形容这种骤变 ——英雄失格 董卓摆手,脸上露出一个讥讽的冷笑说道,自己若是豪杰,怎会多年不受朝廷赏识,又无人心悦臣服?还有那么多首鼠两端之辈背叛自己? ——难道他过去的劳苦,都白费了吗? 接着,董卓冷哼一声,继续说道,少时意气风发,一腔孤勇,可以谅解,只是如今情势变化,若仍不识时务,便只能做他刀下的亡魂了。 1 他的西凉铁蹄下,王都狱牢里,早已埋葬了无数所谓的英雄豪杰,想要他项上人头的短命鬼更是数不胜数。 但他至今仍安然无恙,是因为先受到权势眷顾的人是他董卓,而非其他人,往后史书,也会由他编写,若那些酸腐的史官不愿为他编写,便杀到剩下愿意为他编写的人。 ——他倒是想看看,往后史书上,他的名字前缀着英雄二字,那些人的脸上,又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他会活到世人不得不容下他,并为他所驱使。那些愚蠢的民众,才终于能认清,站在他们面前的,绝非什么英雄豪杰,而仅仅,是他董卓。 贾诩从刚才起,身形便轻微颤动,但不是因为恐惧,他现在,已全无恐惧,取而代之的,是极度的亢奋。 是啊……他们为何要等? 因为这世间,有人在逞英雄,还有人,在塑造英雄。 人们正是有了这份被拯救的期望,才会愚蠢而麻木地停留在原地等死。 英雄亦是凡人,人无完人,若是英雄失格,这世间最大的罪恶,不正是英雄本身吗? 此刻,他的眼前似有幻觉,席间仿佛顿时燃起地狱的业火,但这业火却无法再灼伤他,拷问着他的良知,他知道,自己要去做什么了,那恶鬼修罗正狞笑着邀请他,共同复现那一个又一个绝境,在那里,他会和“羊群”一起,找到属于他们的那份 1 ——苦求的答案 他再度喝下醇厚的酒液,深深共情了那份被背叛的愤怒,同时又被勾起了强烈的好奇心,他从心底升出一份狂热的欲念,他似是顿悟,又似是不解。 此刻起,他似乎站在一个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起他们这个曾经的共同理想。 ——让我看看吧,这世间是否真的存在,如你所言般完美的英雄? 他迫切地想要求证,到底哪一种才是正确的? 同时又热切地期待着与那人重逢,若是当着他的面毁掉他的英雄 ——他的眼中到底还剩下什么呢? 贾诩光是去想象郭嘉脸上的表情,就感到一阵致死的欢愉。 董卓在谈凉州的风俗物貌,他忽然看向贾诩,问贾诩问及武威郡的现状,贾诩表示自己很早便离开了凉州求学,在外漂泊,郁郁不得志。 董卓又看向其他几个凉州人状似无意地说道,他们凉州靠近边境,远离朝廷,一直为朝廷奋力抵御外敌侵扰,却不受重视,现在既然他在京都主事,自然要在此处给凉州人谋个好去处, 1 此后,他所在之处,便是凉州人的归处。 说完又喝了些酒,似乎有些醉意,侍从上前向他请示是否要结束宴会,去偏殿歇下,董卓觉得一阵心烦,但因为醉酒又分不清自己要先做什么。 突然,他又开口问座下的人,今天有带什么好提议来向他进言吗? 众人面面相觑,宴会上闹了那么一大出,他们已经不知道自己为何来这里了,只见贾诩神色清明地行礼,清悦地说道,“久闻太师有一辆青盖金华车,爪画两轓,时人号曰‘竿摩车’,今日一见果然非同凡响,此等天工造物,想来必是多多益善,太师择一乘坐,混淆视听,我等只盼太师,能出行无忧。” 董卓微眯着眼看向贾诩,不知是醉了还是在思考贾诩的提议,随后摆了下手在侍从的搀扶下离开。 数日后,董卓单独召见贾诩,贾诩跟随侍从进入内廷,等待时却见一辆崭新的黄金马车缓缓离开。侍从轻声提醒贾诩,贾诩忙回过头来,轻声道歉,跟着侍从进入。 董卓未提当日宴会之事,只是安排贾诩去了李傕郭汜一支担任军师。 48.信徒 张绣与贾诩边走边说道,“我陪先生去见那几位同僚吧,李傕郭汜倒是不急,我先与先生去段煨那,我不日后就要离开雒阳,先生独自在雒阳总得有个同乡照应。” 贾诩笑着,平淡地婉拒道,“在下不值得将军这般费心,还是算……” 1 “先生太谦虚了,这里毕竟不是凉州,我介绍先生来西凉军中任职,若是先生有什么闪失,我于心不安,先生不必与我客气。” 贾诩微微愣住,只是笑着,没再说话。 见过段煨后,贾诩又由张绣引见,见过两位将军后,贾诩先去了军报部门了解西凉军的信息。 那处房间并不算大,每日几乎没什么人去那,那里只存放着一些过时的信息资料,贾诩礼貌地敲门进入,发现里面只有一个沉默寡言的年轻文官在埋头整理,贾诩向他表明来意后,便抱着书卷安静地在另一张书案前坐下。 最上面的资料是关于黄巾军的,贾诩将它单独整理出来,仔细。 过了一会儿,门又被打开了,是两个陌生的面孔,那两位同僚异常热情地向贾诩问好,贾诩起身行礼,他们忙扶住贾诩,与贾诩闲聊起来,期间,对角落里另一个小文官全然忽视。 “军师先生来军中这几日,可还适应?若有不便,直接与我们讲,不要客气。”贾诩连连表示自己心领了,又客套地表示日后有事必会记得找二位,还望二位不要嫌他麻烦,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