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鸢嘉诩】烟火_46-4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46-48 (第4/4页)

两人一听又笑着恭维了贾诩几句,随后那两人像是找不到什么话题可讲,其中一个想提张绣,被另一个拉住制止,觉得太过冒然,贾诩笑着看在眼里,面上未作表示。

    那差点说漏嘴的同僚,向贾诩的书案扫了一眼,急忙转移话题,问贾诩在整理什么资料,贾诩坦言道,刚整理完黄巾军的资料。

    那同事张嘴便说,“哎,那黄巾军残党至今也未完全消灭,董太师那还时不时为此事发火呢。”

    另一个同僚附和道,“可不是嘛,那黄巾军余孽分散在全国各地,主力军被镇压诛杀后,各地似乎总有人打着黄巾军的旗号再次发动起义,不过如今却大多成不了气候,只是让人心烦,总有些愚民信了那妖道的话盲目跟随,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才晓得后悔,在这世道,不好好保存自己的性命,瞎掺和什么啊?”

    1

    两人一唱一和说得倒是起劲起来了,想必是每次出动平乱,他们都会多很多的文书工作,觉得烦不胜烦,贾诩微笑着安静听着,忽然开口问道,“如今太师大权在握,为何还会如此在意那些乱民?”

    两人相视一眼,似乎也思索起来,但很快便放弃了思考,随口说道,“想来只是看着那些贼心不死的叛民心烦罢了,若是他们能听话些,倒也不必吃这苦。”

    贾诩似是赞同般,又问道,“正是,参与起义这般吃力不讨好的祸事,放弃原本的生活,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另一个同僚突然讥笑了一声,笃定地说道,“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还能为什么?”

    贾诩故作顿悟的样子,接着问道,“那些百姓又所图何利呢?”

    其中一位说道,“无非是富贵荣华,高官显爵。都指望着靠一场仗大翻身,白日做梦!”

    另一人表示点头表示赞同。贾诩只是笑着未再开口。

    忽然,那角落里传来一个冷冷的声音嘲讽道,“每日连饭都吃不饱,有今日没明日,还能想着荣华富贵呢。”

    那两个同僚脸上一下子尴尬起来,瞬间拉下脸,拉着贾诩小声告知,让贾诩别搭理那人,那人出身卑贱,参与过黄巾军,后战败被捕,跟着那一队乱党投降了,军中向来缺做文书的,见这人手无寸铁之力,但还算识几个字,便打发他在这偏僻的地方做这些枯燥的文书工作。日常中,同僚们见到这种人都会避嫌。

    那小文官并未抬头,贾诩对拉着他的同僚点点头,表示自己明白,接着两位同僚表示他们出来闲聊太久了,得回去办公了,便与贾诩告别。

    1

    贾诩理了下衣摆又坐了回去。贾诩安静地在写着什么,那小文官忽然抬头瞄了贾诩一眼又很快收回视线。

    片刻后,那小文官听到一个轻柔的声音在叫他,“我的纸张写完了,可否借我一些?”

    小文官从一堆的文书里抬头看向贾诩,只见那人笑吟吟的看着自己,眼睛清润明亮,小文官讷讷地点了点头,贾诩正要起身拄着拐杖向他走去,那小文官伸手递给他一大叠纸。

    贾诩忍不住笑了,表示自己拿不了那么多,那文官看到他拄拐,“啊”了一声,略有些不好意思地起身将这叠纸替贾诩搬到他桌上,贾诩轻声道谢,那小文官正要离开,贾诩伸手轻轻抓住对方的手腕,又连忙松开,小声道歉,“抱歉,请等一下。在下在整理这些资料时,颇有些疑惑,想向你请教几个问题。”

    那小文官忙摆手,表示贾诩不必如此客气,贾诩拿着几张自己整理出来的资料问道,“那黄巾军大多人是什么出身?”

    小文官想了想说道,“唔,多为衣食无靠的流民、山贼出身。”

    贾诩微微点头,进行了记录,“初时,黄巾军作战异常凶猛,声势浩大,攻城夺邑,焚烧官府,扫荡豪强地主坞堡,取得了很大胜利,后为何逐渐势弱?”

    那小文官脸上似有些怀念和悲伤,低声说道,“天公将军病死于军中,各部黄巾分裂,各自为王,之后便难以协调配合,黄巾军人数虽多,却缺乏战斗经验,逐渐被朝廷逐个剿灭。”

    贾诩脸上也跟着似有些沉重,那小文官偷偷观察贾诩的脸色。

    贾诩似是感叹地说道,“黄巾军最盛时期众徒数十万,连结郡国;自青、徐、幽、冀、荆、杨、兖、豫八州之人,莫不毕应,真是可惜啊。”

    1

    那人也像是想起了什么,脸上神情因回忆变得更加苦涩,低声叹道,“许多人为了投奔天公将军的黄巾军,不惜变卖家产,千里迢迢赶来……”

    贾诩看着对方,似是不愿打扰他回忆般,轻声问道,“可有后悔?”

    那小文官脸上却一改苦涩,转为坚定地说道,“不悔。”

    贾诩怔怔看着他,嘴里轻声重复道,“是不悔啊……”

    接着,贾诩趁那小文官还沉浸在自己的回忆里急忙整理好表情,又故意转过头看了眼自己手上的材料,对他问了刚才同样的问题,“他们前赴后继,是为了什么呢?”

    那小文官倒像是不解地看着贾诩回答道,“自然,是为了一个希冀。”

    贾诩认真地注视着对方,期待他讲下去,那小文官犹豫了下,还是说了下去,“乱世里,人命最不值钱,但希望却是最贵的,朝廷军杀不完的,从不是人……”

    “而是希望。”贾诩接道。

    对方轻轻点了点头,话一下子畅快地说了出来,“无论哪一路军阀或是官府军,都不会放过黄巾军,哪怕是残余,因为他们害怕那力量死灰复燃,因为这份信念并不集中于那一人身上,它散落在各处,才有可能凝聚成下一份力量。”

    “你见过天公将军吗?”

    1

    小文官遗憾地摇了摇头。

    这下,贾诩像是真的渴望解答般急切地问道,“那承载这份理想的每一个人,都是受他认可的吗?”

    小文官认真思索了下,说道,“接受这份理想的时候,便与之紧密相连,只要自身还坚信着,那这份羁绊无论跨越多少距离和时间都不会消散,我们与之同行,只求问心无愧。或许……或许未来,会再有那样的领袖与同伴……”

    贾诩听完,像是失去了一股力量,他不受控制地向前倾倒,被人扶住,嘴里似乎在念着什么。

    小文官见他脸色不太好,急忙回握住贾诩的手臂,询问他是不是身体不适。贾诩轻轻摇头,脸色苍白,有些虚弱地笑了一下说道,“……谢谢你。”

    贾诩自病后,日常生活中发髻并不如从前那般一丝不苟,发丝随着他身体的倾斜,不小心落在了小文官的手上,贾诩没注意,慢慢坐回椅子中间,闭了闭眼睛,平复自己刚才情绪激烈引起的不适。

    小文官见贾诩没什么要问他的了,他又想不出什么话题,只得安静地走回自己的座位,继续埋头处理文书。

    散值后,贾诩与小文官告别,婉拒了小文官送他回去的好意,拄着拐独自走在雒阳的街上,人们都只想趁着夜幕降临前赶回家,无人再会去注意自己身边之人,更无暇顾及此时的天上闪耀着一颗极为明亮的星星。

    贾诩看着雒阳的街景只觉得索然无味,忽然,他似有所感地抬头,看见了那颗星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