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章:城市的低频 (第1/2页)
清晨六点半,民生社区的树还在打哈欠。路边那排榕树的根把人行道撑出一个个小鼓包,扫地阿姨把落叶扫成长长一条。苏星把店的铁门先拉开一半,让早晨的空气进来换一口气。她泡了一壶热茶,杯子先烫过,手心被蒸汽烘得暖。 门外摊贩刚把铁板推到骑楼,萝卜糕切下去「锵」一声,葱花抖得像下小雨。对街豆浆店把透明塑胶袋一串一串挂好,热雾把招牌的蓝灯糊成一团。快七点半,第一台回收车慢慢过巷口,随後一台hsE垃圾车放着《少nV的祈祷》,旋律像熟悉的闹钟,提醒整条街把生活打包到门口。有人提着厨余桶追出来,踩着拖鞋跑两步又停,跟司机说谢谢。 今天她打算提早去河堤转一圈。她带着那台旧小摺车,踩到滨江街口,左转往基隆河的方向。民生东路五段上,慢跑的人和上班的机车互不打扰;过了民生大桥匝道,风忽然大一级,河的味道从堤上压下来,混着早市刚开的油葱味。 她把车牵上坡,到了河滨单车道,视线一下子拉开。河面还有一层薄薄的雾。对岸是大直,美丽华的摩天轮还没醒,像一个还在做梦的眼睛。她慢慢踩,让腿找到舒服的频率。耳机没带,城市的低频自己涌上来:远处垃圾车的广播、早班机在松山机场起飞掉头时带出的呜鸣、河里鸭子的短叫。她觉得身T在跟一座城市合拍。 骑到滨江码头那一段,她停下来喝水。天sE往上亮了一阶。旁边有个上班族穿着衬衫和球鞋在拉筋,他看了她一眼,点头,像交换一个秘密:今天可以慢一点。 她想到今晚要看的那一场技术总排,辛怜说要来帮忙搬东西——那nV孩在讯息里用了很多感叹号,但语气还是很安静。她也想到周末跟林曜去新竹的那顿饭;母亲把鱼夹到她碗里时说的那句「小心刺」,像一个迟到多年但终於抵达的拥抱。她深x1一口气,踩回路上。 九点多,回到店里,罗以宁已经在画新贴纸。今天主题是「先别抢答」。以宁用黑笔画了三格漫画:第一格是一颗很急的问号,第二格是问号坐下来喝水,第三格问号变成一个笑脸。 「你觉得会不会太直白?」以宁把纸举起来,墨水还没全乾。 「很好啊。」苏星说,「今天刚好需要这个。」 「你要不要把这句贴在牌盒里面?」 「我把它贴在我脑袋里面。」 以宁笑,走去把烤好的司康拿出来,N油味把店里空气掀薄了一层。 十点刚开门,第一位客人是旧面孔,穿西装、脸总是像刚从会议出来一样平。男生端着美式坐到窗边,一直滑手机,嘴角抿得很紧。过了二十分钟,他忽然站起来走到吧台,说:「不好意思,我可以cH0U牌吗?不用解释,我只想cH0U。」 「好。」苏星把布面摊开,让他洗牌。男人的手指很乾,洗得很准确。三张翻开:恋人正位、太yAn正位、世界逆位。 男人盯着第三张看很久,最後把手覆上去,像要把什麽按住。他没问问题,只点了点头,把牌推回来,回到座位上。过十分钟,他又来点了杯热可可,语气b较松。「我今天不上车。」他说完自己笑了笑,像在跟谁打暗号。 午前的光把赤峰街那边的骑楼照得发白,有游客晃进来问路到中山站。苏星指给他们看,提醒从赤峰街走过去b较好逛。她想起第一次和林曜在赤峰街外带章鱼烧、坐在诚品R79出口那段长椅吃,两个人都不太说话,蒸气往脸上冒,像把尴尬闷化成暖。 十一点半,林曜传讯:今晚我会提早一点,总排前先吃。她回:好,我把角落留给你。又补:带件薄外套,黑盒子会冷。 下午两点,辛怜推门进来。她背着舞蹈袋,额头有细汗,脸却亮。「我今天排到後半,老师说我可以站在第二排的中间。那个位置的光b较斜,肩膀要收一点。」 「你喝什麽?」 「卡布。你可以帮我写三个字吗?」 「哪三个?」 「不要抢。」 苏星笑,拿了支牛N笔在杯盖上写:不要抢。辛怜看着那三个字,像看着一张自我备忘录。 快打烊前,店里忽然安静到听得清冰块沉下去的声音。她伸手去m0木匾的新裂纹,今天的木头是暖的。她把牌盒拉到面前,照例cH0U三张。牌像三个坐姿很端正的乘客,等待宣布。 关店前最後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